「關鍵對話」是指雙方觀點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容易挑動彼此情緒的話題。
在我們家中最常見的是「夫妻間的教養差異」、「親子間的家事分工」、「親子間的3C使用規範」、「手足間的衝突調節」,這四類話題既嚴肅又正式,常需耗時約2-3小時的有效對談。
有效對談是指必須達到談話的目的與一定程度的共識或共好的方向,往往在初期練功階段,前面兩小時都處在撞牆期和翻舊帳的模式中打轉,總是在最後1小時精力即將消耗殆盡時,才能逐漸將對話的方向導向共好的目的和改善的行動上。
「初期練功階段」如果要細算可能還包括對話模式的建立期,家庭成員間有意識地針對共同面對的問題,一起坐下來面對面地闡述各自的觀點和想法的家庭互動形式,一開始哥哥很排斥像家庭會議形式的對話模式,因為心中存在著這是「聽父母說教」的印象,加上每次都需消耗掉冗長的時間,但卻不見得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自身的問題。
因此,為了要消除父母在孩子心中說教的既定形象,我們需要在每次的對話中,父母有意識地將自身的角色從「說教者」轉換為「傾聽者」,這是親子信任關係建構的關鍵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真心想要了解孩子的感受。
此時,主練功者是父母,得靠有意識的自我覺察或夫妻間有默契的彼此提醒,更重要的是刻意的練習關好嘴巴和打開耳朵,透過一次次的多聽多問少說,父母在練的是聽懂孩子的心聲,孩子在練的是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先從願意表達再到說清楚講明白。
因此,能夠進入「有效的關鍵對話」階段,需要經歷2-3年的「初期練功階段」(1-2年建立對話模式+1-2年學習有效對話),親子思想的磨合以及陪練功,是我們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前夫妻間溝通後的共識,「好好說話」是我們成為父母後認為很重要的能力之一,「好好說話」的前提是要練習放下自我意識和偏見,同時,得練習尊重與接受彼此性格和想法上的差異性。
父親對於兒子是權威的象徵,是崇拜和學習模仿的對象,因此,與代表權威角色的爸爸對話曾經對哥哥是害怕和畏懼的,陳志恆老師書中提過童年對於恐懼權威的陰影持續到成年,面對權威者莫名的恐懼陰影來自於過去的經驗,因此,媽媽希望可以重建哥哥和權威者的經驗,重新和權威者建立新的友好關係,權威者代表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掌控權,讓權威者成為自己的貴人得到權威者的資源和人生經驗是我們的目的。
從開啟對話前的不知所措,拖延彼此對話的時間點,這個階段哥哥走了近半年的時間,這段時間是哥哥自己內心的自我對話期,偶爾是對媽媽的牢騷發洩期,更是自我思想的成長期,想得更深、想得更廣、想得更細膩都在這個階段慢慢地醞釀著。直到近期,再次開啟對話前,哥哥有了新的想法和做法,在對話前一晚,將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以及近期的進步一一記錄在紙上,寫下並遞交給爸爸後,哥哥練習安了自己的心,也練習有條理的梳理自己的想法。
為對談的準備,對談經驗的累積,從需要媽媽陪同的三人對談,到父子倆人的獨立對談,無論對於哥哥還是爸爸都是很大的進步,如果沒有刻意練習,我們永遠不知道好好說話需要反覆的練習,不再是只說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有意識地朝合作思維的方向練習好好對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