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閱讀筆記 (4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摘自-商周出版《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生活中教出孩子的高情商和好品格》

比較是人類的天性,也是進步的原始動力之一。能力處在相對領先位置的孩子,有可能透過比較,建立自信、價值,甚至優越感;相對弱勢的孩子,可能因比較而產生挫折、負向的自我概念。因此,要引導孩子思考價值的多元性,避免陷入過度競爭的狀態,讓孩子相信世界很大,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

陪伴孩子面對情緒,我們要有智慧去分辨「不能」與「不想」的差異,要相信每個人都有機會改變。

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但他們還需要時間練習控制,大人的等待與陪伴是孩子提升自控力的動力。爸爸媽媽要常練習說:「孩子,我相信你可以的,這一點都不麻煩。」

要有好的情緒管理能力,首先要先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怎麼樣的狀況會生氣,什麼樣的刺激會影響自己情緒的波動。社會情緒學習當中的「自我意識」,強調每個人都應該花時間認識自己,而當孩子對自己有清楚的理解後,才可能有健康的自主管理能力。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親子天下《老ㄙㄨ老師的同理心身教》

他人的溫暖可以融化我們的心,但同時,我們也能成為給予他人幸福的人。只要我們的眼神一直看顧著那些需要的人,為他們伸出溫暖的雙手,他們就會更有力量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有同理心的孩子,需要在有同理心的環境下成長。

如果我們未能好好接納孩子的情緒,總是用強行打斷或威嚇來使他收起情緒,那麼,他怎麼能學會接納自我情緒、學會適切的表達情緒?他未曾感受到情緒被同理,有怎麼能同理家人辛苦的處境呢?

良好的對話能力,能夠穩定情緒、釋放壓力,同時能驅動孩子的動機。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親子天下《不孤單一起走:體制外教師曲智鑛的教育思索》

當老師之後,我常建議父母在不違法且沒有生命危險的合理範圍內,將選擇權、決定權留給孩子。只要協助孩子分析利弊得失,最終的決定權要還給孩子。這麼做有兩個好處:第一是讓孩子練習做決定,提升孩子的獨立性;其次是讓孩子練習做選擇,也練習承擔後果,訓練孩子負責任。

其實,希望營造怎麼樣的親子關係,決定權在父母身上。

鑑定的初衷是希望這些相對弱勢的孩子能夠獲得足夠的保障,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對我來說,鑑定就只是讓大家區別哪些孩子應該獲得更多資源的協助,我們可以更開放的心態來看待這件事。

有些自閉症的孩子會有些特殊興趣,在很多家長眼中,這些特質必須改變。但我不這麼認為:教孩子與自己的特質「和平共處」比強迫他改變更重要,這些特質同時也是能量,與其抽取能量,不如拉大彈性。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新樂園《內在原力:9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

人生是恆常而持續地累積,並不會因為一次的失敗就讓自己的價值減損,每一次的失敗都會讓我們從中學習到新的經驗,進而累積更多價值。

每個人與生俱來豐富的內在價值—包括帶給這個世界更圓滿、給人溫暖和快樂的能力,是無法用金錢量化的。每個人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價值,這也是內在原力存在的原因。

全然為自己人生負責的意念愈強,也就愈能夠吸引他人將他們的資源放在我們身上為我們所用,意念—就是內在原力散發的關鍵。

遇到任何不愉快的事情,高成就人士一律只做以下兩種選擇其中一種:接受它,或改變它,絕對不會浪費時間抱怨。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大好書屋《教養不是作戰:當孩子的情緒導師,學習抗壓、處理負面情緒、找到快樂本質》

當孩子知道父母始終保持平靜穩定(無論我們的行為或情緒如何),那麼,他們也會放鬆心情,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可以依靠父母,度過生命中充滿挑戰的每一刻。

身為船上乘客的我們,希望船長盡可能地調整船的路線以避開風浪,同時也希望出事時,船長可以保持冷靜—遇上風暴時,希望船長能盡責、有足夠的權威對船員下達指令,將船航向安全的地方。如此一來,船上的成員才有安全感,而不是蜷縮在角落裡,或是跳下船。

同樣的道理,如果父母可以在家中當個稱職的船長,等於為孩子設置了一個環境,在那兒,父母的權威可以提供孩子迫切需要的寧靜與安慰。

情感依戀是孩子最原始的需要,其重要性甚至超過食物。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究竟《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

為什麼,有時候「接受」這檔事是如此困難?因為我們常常誤以為「接受」就是「認同」,當錯把接受當認同時,人生就會卡關。

「認同」是帶有評價的,有是非、對錯、好壞之別,符合我們信念/價值觀的便容易認同,格格不入者便敬而遠之。

「接受」,則是不帶評價,如實承認某些事物的存在。這樣的存在,沒有好壞的區隔、沒有高尚與低劣的差異。接受,是我們給出了一個空間,「允許」某些狀態的發生,無論好壞。

允許你的情緒存在,把用在對抗負面情緒的力量拿回來,放在理解情緒所帶來的訊息上,從而獲得學習與成長。

文章標籤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圓神《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

我認為,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是能夠「自我決定」與「自我負責」的。也就是,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同時勇敢地成為那個心目中理想的自己,並為一切後果負起完全的責任。不論結局是好是壞,都是自己的選擇,不該要求別人來為我們負責,或照顧我們的人生。

當事情從撲朔迷離轉而豁然開朗,從無法解釋變為找得到原因時;光是覺察,就能讓我們擁有某種程度的掌控感。甚至,覺察也讓我們認清,當面對困境時,哪些是可以改變,哪些是不可能改變的,做我們能做的,並學習與無法解決的狀態共處。光是如此,都能幫助我們減低內心的不確定感,獲得某種安定。

改變,意味著拋開既有的習慣或心態,採用另一種新的方式生活;因此,改變總是伴隨著恐懼不安。生活中的小改變也許帶來些許不便,很快就習慣了;但若是重大的改變,牽涉到一個人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信念與價值觀,以及來自原生家庭的自我認同時,改變就成了一種冒險,需要一個人時時帶著高度自覺,並且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才有可能發生。

一個人的夢想從來不需要立刻就去實現,也沒有「錯失良機」這回事,人生這麼長,只要你願意,緩個幾年再實現,都是可以接受的。問題是,如果連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做得到,父母家人的反對,就只會是你不願意勇敢行動的藉口了。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悅知文化《人生有限,你要玩出無限:在個體崛起時代,展現「一軍」突起的軟實力》

這世界沒有所謂的真實,如果說有,那不過是我們信念過濾後的結果。

你看待事情的角度,會決定你面對的方式,最終影響你全部的人生。

若你想要備受尊重,就要訓練別人對待你的方式。

你沒訓練他們對待你的方式,就得永遠活在委屈裡。這不是拿翹,而是必須讓對方知道,你的時間有多寶貴!除非你覺得自己的時間很廉價。

文章標籤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圓神《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

改變,從自己做起。清楚地意識到我們所背負的包袱,是如何地加諸在婚姻與兒女身上,同時打破舊有的思考與行為模式,調整自己。

做系統中最有彈性的人吧!改變,從此發現。

做父母的永遠要體認到,終究有一天,孩子會開始與父母爭奪人生大小事的主導權。這不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自然與必經的歷程,也是做為父母需要面對的人生功課。

處於叛逆風暴中的孩子,正在向父母宣示自己已經長大,因而出現了失控的情緒。父母要懂得逐漸放手,支持孩子的獨立思考,同時用溫柔與堅定的話語,幫助孩子易失控的言行踩煞車。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時報出版《Deep Work深度工作力:淺薄時代,個人成功的關鍵能力》

高品質的生產工作=花費的時間 X 專注程度

把工作時間的專注力最大化,就能將每個單位工作時的生產成果最大化。

葛拉格下結論說:「你是誰,你思考什麼、感覺什麼、做什麼、你愛什麼—就是你專注什麼的總和。」

佛瑞德克森是一位情緒知覺專家,她的研究顯示,在經歷生活發生破壞性的遭遇後,你選擇專注什麼,對你日後的態度會產生重大影響。這類簡單的選擇可以為你的情緒提供「重新啟動鈕」。

文章標籤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遠流《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

成長到哪裡,是非的標準就會跟著遷移。昨天是對的事,今天就可能是錯的,因為思考的方向不同了。可是,用對錯去論情緒,那是沒尊重到自己的本性,我們只要確定,我們在情緒上的表達,不會蓄意傷人,至於他人要如何評判我們的情緒,我們尊重對方,就好像我們希望對方尊重我們一樣。

溝通的重點,不在輸贏,而在彼此了解。彼此了解的重點,需要心情與事情,兩者兼顧。然後,進一步才是解決問題。不過,我們要清楚,問題不一定能解決,但至少大家有一定的共識,別讓問題持續惡化,侵蝕關係。

有時候,聰明的孩子,叛逆期會來得比較早。他會用不同的觀點,來反思大人習慣的理所當然,並實驗與執行不同的可能性。像這樣的孩子,會提出與大人不同的想法,甚至討論、辯論,表面上看起來,就會很不像傳統的「聽話」。然而,這樣的孩子,比較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說不定對於自己認同的價值觀,更願意去貫徹執行。

大腦原本的老化,加上日常壓力給的傷害,是緩慢而漸進的過程。我們單純從心理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常抱著負面的小事過活,不但正面的事入不了眼,進不了心,他還會每天注意許多負面的警訊是否出現,所以,很多其他的訊息自然而然被忽略了。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橡實文化《當下的父母:你是孩子自愛與自覺的典範》

我說明要幫助孩子建立可以接受現實人生的心理素養,就得允許孩子在不順心的時候,經歷否認、憤怒、討價還價的階段,他們才能從失望抵達接受。

除非小孩能在不如意的時候悲傷,否則孩子永遠不會進入「接受」階段。

如果你們希望兒子長大後,懂得調適事情不如己意的日子,你們現在就得在他體驗到失望的全部壓力時,陪伴在他身邊,藉此協助他培養適應力。

小孩自然會試探我們訂立的界線,以釐清他們世界的疆界在哪裡;否則,他們可能會不小心闖出地圖的範圍外,愈走愈遠。建立界線有助於我們教養出懂得處理失望情緒的孩子,教育出堅強、適應力佳、獨立自主的孩子。

文章標籤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遠流《讓孩子真正聰明-開發孩童直覺力的親子教養手冊》

身為父母的你,在喚醒子女想獲取自己與生俱來的潛力這份渴望時,你所能做的最深奧的一件事,就是給孩子完全的覺察與注意。這並不表示你要緊跟著孩子,把你的每一份恐懼投射在他們身上,成為有控制欲的怪胎,也不表示你就要放棄自己的路途。

這只意味著你要能夠意識到他們是個體,表現你對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想為了自己而發現自己是誰,以及自己又能做到什麼偉大的事。

人在心也在,並真正地注意到子女,這麼做的重要性,值得一再強調。

如果孩子並未受到審查,或並未屈服於不鼓勵以心為基礎的直覺覺識的環境,如果環境允許他們去感覺並自由表達自己以心為基礎的感受,他們將能與內在引導建立並增強非常穩固而自然的聯繫,他們將能意識到自己在事物結構中的重要聯繫,將向自己的內心尋求證明。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親子天下《小學生年度學習行事曆 :班級經營×教學備課×親師溝通,一本搞定!》

自我複習表對我來說,重要的不是孩子最後獲得的成績高低,而是和孩子對話的過程,只有在讓孩子坦承面對他自己,可以有自由選擇或是犯錯後悔時做省思,學習才會有意義。也只有當親師鬆綁,用引導而非硬性規定的填鴨、用詢問而非斥責、用思考而非死背,才能將學習責任導向孩子,讓孩子自律掌握時間、踏上自學的道路。

師長的敦促確實能讓孩子改變,但若想要促成長久且持續的改變,需要從孩子的內心出發:思考改變行動、行動帶來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左右命運。而改變思考最快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自我省思,誠實面對真實的自己。

好好覺察自己、照顧自己

自己很重要,記得喝水、記得上廁所、記得閱讀、記得開心、記得快樂、記得健康第一、家人第二。照顧別人以前,要先照顧自己。想要拯救世界和別人之前,先回頭看看自己有沒有活出想要的意義。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遠流出版《乖孩子的傷,最重》

「自主學習」不是一種知識或技藝的學習,而是一種生命的實踐態度。

誠實的了解自己的能力、個性、優點和弱點,接受自己的樣子,並且在整個生命過程中,自己做主。

一個看重自己的人,才可以看重別人,也才可以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覺,建立自己和他人、世界的親密關係。

自主學習的學生,因為成人的對應和支持、討論,使他從小到大都能保有不斷選擇、嘗試、對應和改變的自信和勇氣。並且因此發展出屬於他自己的應世智慧。所以他才能在社會的宰制之外,做他自己。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親子天下《交心 啟動孩子的內在動機:親師SOS2

所謂的翻轉教育,其實是從「老師如何教」,轉變成從「學生如何學」的角度來看教育,以真正符合學生想要學習的渴望。翻轉教育,更加著重於引發學生如何自學的歷程。

家長們該做的,不是去想盡辦法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該隨時關注:我們這樣的說法和做法,能不能讓孩子維持高度的學習動機、表現出良好的學習態度呢?

孩子應該是「要陪不要盯」!但是,很多大人卻錯把「緊盯」當成了「陪伴」,這只會讓孩子錯以為讀書是為了爸媽,於是以虛應敷衍的態度來讀給大人們看。

陪伴,是一種溫柔、和諧的相處,充滿著爽朗的笑聲;陪伴,是一種觀察,不動聲色的隨時留意孩子的學習問題;陪伴,是每天一點一滴存下的親情投資,愈陪,親子關係要愈好才行。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人本自然《迷宮裡的孩子──你也可以為孩子找到學習障礙的出口》

不要怕發現孩子的問題,你應該怕的是,不知道孩子的問題在哪裡?不知如何引導他?他的不斷犯錯,也才能讓家長知道他的問題,能讓他在錯誤中學習,不斷修正自己。

家長看到孩子犯錯時,切記「不教而罵」,常有些急性的父母一看到孩子不會或做錯時,就劈哩啪啦開罵,結果孩子變得畏縮退避或情緒反彈,最後還是沒學會該怎麼做。

若是孩子的學業成績不佳,又被迫拚命贏取高分,孩子在不停地面對失敗與挫折中,一定很快會失去信心及學習意願;要是到了孩子對一切心灰意冷、提不起勁的時候,可能就得耗費更大的心力,才能喚起孩子的學習意願。

所以孩子功課不好,除了要找出問題之外,還要想辦法提升他整體的能力,而這個能力包括觀察能力、對事物的好奇心、學習動力、生活上自我管理能力、對問題反應及解決的能力、欣賞藝術及欣賞別人優點的能力,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應對能力,有了這些能力,孩子雖然學業成績不夠亮眼,對他往後的學習能力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商周出版《20歲小狼•50歲大獅:父子世代的Mens Talk

小狼-謝易霖

畢竟聆聽別人的故事,或指點他們的選擇,都只是對未來的一種聽說。聽說都很容易,自己經歷的才是切身之感,需要反覆咀嚼才能取捨,並且釋懷。

死亡是人生必經。我們或許能暗自企圖、企圖以他人的死亡,或各種各樣屬於人間的離別,來告慰自己無可抗拒、流沙般的渺小無助,順帶引誡自己對這個世界,任何一種自以為能扭轉一切的狂傲。

直到自己死亡那一刻才發現,這些屬於人間的,依然難以割捨釋懷。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商周出版《不會游泳的魚:慢學成功教育家教你如何讓孩子的天賦自由》

在成人的世界裡,個人的好惡價值觀,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影響著我們的下一代。但在孩子的世界,在尚未建立是非對錯的單純世界裡,成人的心態價值和行為表現,幾乎是被孩子印記在腦海裡,照單全收。有云:吾日三省吾身。這反省不但是個人的修為,也是為了下一代。

父親心裡的一把尺,如何衡量自己的孩子?心中的一把尺,代表我們對所有事物的價值觀,更深深的影響著自己的判斷與作為。刻度與標記清晰正確的尺,能幫助我們判別事情真偽;歸零,能讓自己清楚發現每個人的進步。歸零的尺,讓我們學會讚美;空白的尺,讓每個人有重新再來的機會!懷著這樣沒有負數刻度的尺去衡量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情,單純而美好的事物才能清楚浮現。

一個家庭的氛圍影響人的一生非常大,父母對許多事情的認知和看法,也是影響孩子一生發展的重要關鍵。

孩子的勇氣來自於背後的支持,他們知道,當失去勇氣時,只要回頭看,我們就在他的身後,為他們張開雙臂,孩子們自然無畏,且有勇氣邁向未來。無論是老師或是父母,都應該懂得,孩子需要的是背後的支持,而不是面前的掌控。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摘自-新手父母《給孩子,金錢買不到的富足》

任何能力的學習,就像幼兒學會自己繫鞋帶之前必得笨手笨腳地摸索一番,青少年也必須從錯誤中學習如何處理困難的任務和選擇,如此當父母不在身邊指導時,才能精確地掌握做出獨立、健康、道德決定的訣竅。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站穩腳步向前行,可是在幼年及青春期,適度的挫折讓孩子有機會重拾平衡、修正自己。

當我們硬性強制、強迫接受或非必要地接手時,我們其實是在「慣壞」他們,更嚴重的是我們阻礙並干擾他們建立自我意識的能力。

當父母的愛是以成就為條件時,孩子就有可能發生嚴重的情緒問題。孩子因為想獲得父母的愛和接納,在這種心情的驅使下會努力去追求「完美」,而無可避免的失足注定將引發孩子強烈的羞愧感和絕望。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