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碰撞中學習化解衝突、在溝通中學習對話的力量(2018.05.289Y3M、均7Y3M)

對於兩個孩子的教養態度,我和先生的共識是在該有的規範和原則下不輕易妥協,在規範內和不違反原則下孩子可以有討論空間和自由發展的可能性,也鼓勵孩子主動爭取自己的權益和機會,月初兩個孩子因為早上該幾點出門才不會遲到有一些衝突,祐希望將出門時間提早到75分或10分,但是以均早上吃早餐的速度是非常趕的,所以媽媽希望兩個孩子自己討論出共識並作調整,在還沒共識前仍然維持720分出門。

某天祐再次因為出門時間而鬧情緒,7點開始對著還在吃早餐的均不斷地碎念,搞得正在吃早餐的媽媽和均都非常的不舒服也吃得很有壓力,因為是第三次發生相同的狀況,因此媽媽很堅決地告訴祐今天他必須自己走路去上學,祐不滿的碎念,但沒有生氣的怒吼,75分祐背起書包含著眼淚走出門,媽媽知道此時不能心軟,必須讓祐學習用溝通的方式來處理事情,而非不停地碎念和吵鬧來達到目的,當然也必須讓他為自己不當行為的後果負責,走到學校20分鐘的路程,希望祐能沉澱自己的心情也冷靜地想想,720分送均到學校後,特地到祐的班上確認祐已經平安到達學校,也順便和老師確認必須到校的時間,這時祐正在對面棟大樓的掃區進行打掃工作,遠遠的祐看到了媽媽,祐當時看起來沒有異樣,而媽媽也放心地回家。

晚餐時祐主動提起早上的事,祐很平和地告訴媽媽,他以為媽媽會抱抱他再回家,媽媽希望祐能慢慢地練習調適自己的情緒,也能理解媽媽每次狠心對待的用心和目的,這天晚上兩兄弟認真地為早上該幾點出門這件事進行討論,結論是希望媽媽早餐的主食盡量準備簡單的麵包,搭配一份蛋、水果和薏仁燕麥牛奶或是湯,以前媽媽會花比較多時間煮湯麵、調麵糊煎蔥花蛋餅、捲壽司,但自從兩個孩子主動溝通也有共識要從720分提早到710分出門後,早餐盡量簡化,也準時6點半完成,所以現在早上出門時間從720分提早到75分或10分出門,而均也能從容地吃完早餐、清洗餐具和刷牙洗臉。

週五中午媽媽送便當到學校給兩個孩子,因為孩子下午1點要留在學校參加共學團的自然探索課,所以會在上課教室用完午餐後直接上課,老師讓孩子們在觀察盒內飼養蝌蚪和魚,每周上課時將觀察盒帶到學校的生態池換水,媽媽因為考量回程騎機車載兩個孩子、兩個大書包和兩個裝著水和蝌蚪或魚的觀察盒非常不方便也危險,因此在開始飼養後連續2-3周孩子們說為了飼養蝌蚪而自願下課後自行提著觀察盒走路回家,孩子主動提起媽媽當然同意,本以為孩子會因為辛苦或累,第二周就放棄養蝌蚪,但孩子卻還是持續地走路回家和養著蝌蚪,還將蝌蚪養成小幼蛙,對於孩子的這份堅持媽媽是很佩服地。

最近這兩周因為上課的重點不再是蝌蚪,所以當天媽媽中午送便當到學校時故意不帶觀察盒,祐請媽媽騎車回家幫他們拿再回到學校,媽媽當然不同意,正中午即使騎著車來來回回四趟也是會中暑的,最後祐提議說要自己走路回家拿觀察盒再走回學校,聽到祐的提議時媽媽有點愣住,正中午還是個大熱天走路20分鐘回到家拿了觀察盒再走20分鐘到學校,心裡想著祐應該是隨口說說,吃完便當想通了就會打消這個傻念頭,但祐快速地吃完午餐後跟媽媽拿鑰匙說要走路回家拿觀察盒,媽媽雖然覺得做這件事很傻,但也沒想心軟鬆口回家幫他拿,媽媽決定不潑祐冷水,也尊重祐的決定讓他自己回家完成他想做的事。

當時覺得自己是個狠心的媽媽,但是另一個聲音告訴我,祐是需要靠實際經歷才學會同理和感受的孩子,這趟路再苦再累也要讓他親身經歷過,才能學會感同身受,自己體驗過辛苦,才會知道讓媽媽來回奔波的辛苦,雖然後來祐很棒的做到了獨自走路回家拿了觀察盒再走回學校上自然觀察課,其實在媽媽1點離開學校時祐是還沒回到教室的,說心裡完全不擔心是不可能的,還好在學校圍牆外的人行道上遇到祐,祐微笑的看著媽媽,和媽媽打完招呼後繼續獨自走到上課教室,當時媽媽是為祐感到驕傲的,也相信祐臉上的笑容是想告訴媽媽他自己做到了。

下午回家後,媽媽告訴祐對於這件事,媽媽很佩服他的勇氣和堅持,但其實這麼做是有風險的,可能會因太熱而中暑,也可能因為在路上遇到壞人而永遠回不了家,所以在做這種決定前還是要把各種風險都想清楚,祐說他一回到家先喝好水才出發到學校,在路上也一直提高警覺,其實回程的路上,媽媽也在想若當時拒絕祐獨自回家的提議,祐頂多生悶氣,但卻可避免可能的風險,但其實這也是難得可以讓孩子吃苦挑戰自己的機會教育,只是媽媽自己有較多的擔心,晚上問爸爸時,還好爸爸是很同意媽媽當時讓祐這麼做的。

有時候媽媽也是很矛盾,小三的孩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也會想是否該讓他學著獨自面對一些事和承擔責任與適度的風險,當孩子主動想證明自己行的時候,如果媽媽一個肯定的眼神和溫暖的擁抱,孩子會因為得到認可而盡力去做,因而肯定自我的價值不也是很好的事,即使明知道會失敗、會遭遇挫折、會累、會辛苦也會想是該讓孩子去闖一闖去碰撞一下,沒有經歷失敗和跌倒怎麼學習該如何重新站起來呢?

祐小三上學期參加一學期的羽球校隊,當時也是因為祐對於羽球的興趣和一股熱忱而決定參加,當時媽媽和爸爸都提醒祐參加校隊是很累很辛苦的過程,但祐從打羽球中得到成就感所以也一直堅持著,其實媽媽到後期才察覺到在校隊的那段期間祐的心是不安且惶恐的,他總是提心吊膽著自己會因疏忽犯錯而被罵或被處罰,偶爾同學幾句恐嚇的話都能讓他哭得唏哩嘩啦,但是他內心也很矛盾,因為打羽球時他可以感到放鬆和成就,但是心裏卻是緊繃和害怕的。

但這就是經驗,表面看似的美好,內在不一定如想像中的美好,所以在暑假前我們慎重地為了是否退出羽球校隊而開了一次家庭會議,透過分析利弊得失、討論因應對策也安撫和理解祐不安與矛盾的心情,最後決定退出羽球校隊,重新將學習重心放在課業和閱讀上,三年級下學期祐整個人開朗了許多,每天回家後主動寫功課和閱讀課外書,只是依然不帶課本回家也不在家複習功課準備考試,但卻開始會自我要求學業成績,所以媽媽不再因此而擔心和碎念,因為媽媽看懂他的學習模式知道祐會對自己的功課負責。

曾經媽媽很想透過言教和身教來改造祐的個性,希望可以讓祐未來少吃一點苦,所以祐小一時,媽媽在祐的書桌上放了一張紙條,上面是聖雄甘地的一段話「心若改變,態度就會改變,態度若是改變,習慣也會跟著改變,習慣改了,性格也會改變,性格改變了,人生就會轉變。」當時的祐是個火爆脾氣,像是顆隨時會引爆的不定時炸彈,很多時候媽媽都不曉得他引爆怒氣的點到底是什麼,也總覺得他怎麼老是在鑽牛角尖無理取鬧,所以當時最常和他說教的就是心態和習慣的問題,不過媽媽最近慢慢有不同的心情轉變,開始相信每次的碰撞和挫敗都是成長的養分,媽媽的角色只要陪在他身邊願意聽他說、願意給他溫暖的擁抱,他就能長出面對挫敗的勇氣和成長的力量。

但其實媽媽是做了很多功課後才摸索出和祐和平共處的溝通模式,媽媽找了好多書來閱讀,『高效能父母學:親子不衝突的七堂SOP教養課』、『孩子為什麼會這樣?:高效能父母學專家教你一招解決80%的教養問題』、『心教:點燃每個孩子的學習渴望』、『對話的力量:以一致性的溝通,化解內在冰山』,是媽媽個人認為有比較多的啟發和影響的四本書,前三本是兩年前讀的,對於先同理情緒這樣的做法第一次接觸,不過我會試著學習和內化成自己和孩子應對時的習慣,有時候還是會失控,但也學會給彼此時間和空間消化情緒。

今年開始才慢慢找到和祐和平共處的節奏與模式,目前小三的祐還是大小事件不斷,但對於事件的應對卻有很大的改變,最近閱讀『對話的力量』在咀嚼文字時也省思這2-3年來親子間微妙的變化,漸漸地我感受到親子互相大吼大叫情緒失控的場面越來越少發生,在自己情緒走到臨界點即將引爆時,要先同理孩子情緒這樣的話有時還是很難說出口,但卻可以做到明確的告知孩子自己當下的情緒狀態,也會試著從閱讀中找到安定自己情緒的力量或透過書寫釋放自己焦躁的情緒,期許自己慢慢的將書中的方法運用到生活中,也透過長時間的練習和習慣的轉變,順順地陪孩子度過青少年的叛逆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gmama 的頭像
    ygmama

    陪伴孩子的甜美時刻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