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7一雙手都不能放-陳清圳
一個具有遠見且膽識過人的校長,懷抱著對於教育的理想,用實驗的精神實踐自己對於教育的價值,其實在台灣的各個角落都有默默的在進行翻轉教育和實驗教育的老師們,看過葉丙成教授的「為未來而教」、看過洪瓊君老師的「我在荒山小學的作文課」、看過陳清圳校長的「一雙手都不能放」,每一本都是令人感動的教育故事,每一個孩子都有屬於他自己的天賦,我們應該用更寬廣的心來賞識每一個孩子獨特的天賦。
最近看了好多讓我很有感觸的好書,很可惜都沒有用心的留下記錄,在閱讀「一雙手都不能放」這本書時讓我興起想為自己的閱讀留下記錄,讓自己在未來的某一天感到困惑時或是需要相關資料時這些記錄都是最好的資源,以下是這本書中讓我覺得値得深思與很有感觸的內容。
P.72 |
孩子的教育並無法直接來自課本的啟迪,而是在適合的情境中才能被啟發出來,孩子生命的能量無法在書本累積,必須在生活實踐中內化而成。
|
P.103 |
一個真正好的課程,除了能給孩子知識與能力的提升外,還能建立他們正確的價值觀。一個學習活動如果少了歷程,課程將沒有品質,學習沒有品質,那生命將會少了價值。 |
P.107 |
通常孩子的學習如果少了思考,深度會不足,而老師所扮演的角色,除了真實經驗的擴張外,最重要的是培養抽象的邏輯思考能力,這也是學校必須扮演的功能。 |
P.108 |
如果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實踐孩子內心的冒險性,那麼往往就能激發孩子更認真,更投入的學習。 |
P.138 |
逐步地脫離認知上的自我中心,是開啟孩子心智成長的重要門戶。
|
P.143 |
讓孩子從自我探索與不斷的淬煉中,擴展自己的經驗,並與別人的經驗相互驗證,這樣才能打開孩子的視野。 |
P.144 |
教育者要清楚孩子必須去累積豐富且具體的,屬於他自己的特殊經驗,以此去驗證那些抽象,屬於套裝知識所代表的普遍經驗。
|
P.161 |
孩子跨越了學校的籓籬,由校園走進社區,學到的不只是課本的知識,更多的是生活經驗。 |
P.168 |
孩子,我並不想要將我的想法附加在你身上,因為生命的價值不能有任何的依附,而是透過自己的實踐去創造未來。 |
|
|
P.217 |
有風有雨才是真正的旅程,正如未來的人生,可能是順境、逆境,當面對問題時,如何調整心情最重要,因為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 |
P.222 |
生活的信心無法單純從課本得到,必須身歷其境,面對挑戰後,才能建立。 |
P.230 |
「轉大人」就是培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獨立性,能自主學習。至於做法,則必須讓孩子看到自己,從了解自己後,找尋學習的意願,這樣才有學習的渴望,另外,我也期待孩子能在生活中展現信心,從與他人在互助中,體會生命的喜悅,並能夠在學習的基礎中有創新的勇氣。 |
P.241 |
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等待、責難、轉化、體諒、面對問題的處理態度和方法,都是難得的經驗。尤其在失敗中所獲得的方法,往往更可能是孩子生命的轉折點,這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歷程。 |
P.300 |
要讓孩子避免危險,更需要讓孩子走進去,讓孩子從中學習如何判斷、適應以及萬一陷入危險時,如何自救與脫困的方法,這種思維,才是一種生活能力,一種勇於面對問題的教育方式。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