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孩子的時間管理課((2018.06.28祐9Y4M、均7Y4M)
時間管理這堂課是每個人從小到大都在學習的重要課題,但不同個性特質的人對於學習時間管理要面臨的考驗卻是大不相同,當了媽媽之後,每天總是跟時間賽跑,所以怎麼在有限時間內、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完成最多的事情是每天對自己的考驗,對於學過專案管理也當過專案經理的我而言,井然有序地掌握工作進度和如期如質地完成各項任務是理所當然的事,但要教養孩子時間管理這堂課,還得視兩個孩子不同的個性和特質,才能潛移默化地讓孩子掌握時間管理的要領。
先說症狀比較輕的祐,原則上小一是孩子第一次要開始學習時間管理這堂課,因為每天放學回家都有功課要寫,小學一年級功課的份量和幼兒園已經有明顯的差距,不再像幼兒園10-15分就能解決的功課量,對於字體的工整度更是有很大的差別,幼兒園時期寫字像畫圖,小一開始老師會要求筆畫順序及位置,所以寫功課時間勢必會增加為1-2小時,對於小一的孩子長時間專注寫字是好大的考驗,家長同時也要有很大的耐心,對於個性急躁沒耐性的祐,寫功課對當時還是小一的他是每天最痛苦的時間,寫到發脾氣更是常見的事。
為了不讓家裡每天出現火爆場面,母子商討後的解決方案是:
1.討論當天的功課量和完成需要花費的時間,除非量多需延長完成時限,不然原則上都是下午4點前完成,就可以到公園玩球、溜直排輪或是騎腳踏車。
2.字體的工整度以老師的標準為標準,媽媽的檢查重點在錯誤率,必須訂正到完全沒有任何錯誤才算完成功課。但字體若是太醜老師要求重寫還是得重寫,祐的狀況是每天需額外花大約20-30分鐘重寫前一次的作業。
3.時間的分配順序由孩子自行安排,媽媽只需確認孩子是否有在約定的4點前完成功課即可。
例如:12點30分回到家,下午4前完成功課,在這3.5個小時內的待辦事項包含:吃午餐、寫功課,但是玩玩具和閱讀對祐而言是很重要的放鬆,因此祐的時間安排通常會是15分鐘內吃完午餐,玩玩具30分鐘、寫功課40分鐘、訂正20-30分鐘(祐功課錯誤率超高)、閱讀30分鐘、寫功課30-40分鐘、訂正20-30分鐘(祐功課錯誤率超高)。(偶爾加上需要重寫前一次作業花費的20-30分鐘,時間還是很不夠用。)
其實,祐的最大問題在於作業的錯誤率太高,完成作業後還需要額外花費20-30分鐘訂正錯誤,所以當時和祐最常討論的問題是寫完功課不等於寫好功課,如果多花10分鐘細心地寫功課減少錯誤率,等於可以節省下20分鐘訂正作業額外花費的時間,祐花了兩年的時間,直到均上小一,發現均寫完功課幾乎不需要訂正就過關才開始漸漸意識到讓功課一次過關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所以兄弟間自己相互比較學習反而得到了正成長,在這時候看來比較並不是件壞事。
事實上,祐在時間管理、生活管理甚至是學習上最大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少了一份細心,當祐自覺細心帶來充裕可運用的時間後,祐已經掌握了時間管理的要領,現在的祐能主動且自律的完成功課和閱讀,還有很多可以放鬆休息和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時間,從祐身上我看到的是愉快或是成功經驗的複製會讓一個孩子更願意主動積極地讓自己更好。
接著,才是最想寫這篇文章的重點,沒錯就是症狀最嚴重的均,這位慢孩子的慢歷史真的要從小說起,還是嬰兒時期的均幾乎三餐飯後就是吐,吐到我和爸爸一到吃飯就得先想好該怎麼善後,每餐都很小心翼翼地餵飯,所以餵飯時間常都會拖得很漫長,漫長也就罷了,時不時還會因為最後的一口飯嚥不下去或是咀嚼得不夠久而把餵了1個小時的整碗飯全部都吐出來,現在想到都覺得那段期間真是噩夢阿~~
所以均吃飯慢是從小養成的,也變得即使覺得慢得離譜但還是不太敢催促他,大班後也許腸胃的發育比較健全,吐得狀況漸漸少了很多,但是慢已經變得一種習慣模式,在學校因為有時間壓力,所以便當沒吃完是常有的事,便當份量和菜色都需要很花心思,因為兩個孩子對於吃的喜好也很不同,祐愛重口味和肉食,均喜愛清淡和蔬果,便當帶的份量和菜色更是決定了當天便當沒吃完剩回來的量。
升上小一後,中午在家吃飯的次數比較多,為了讓均可以吃到足夠份量的食物,一開始媽媽選擇讓均用自己的速度慢慢吃,結果這位少爺可以悠悠哉哉得邊聽著收音機的故事邊吃飯,天天從12點半吃到下午2點,不只吃完媽媽準備覺得足夠份量的飯菜,還可以再多吃一份甜點和水果,在慢條斯理得清洗好餐具,回到二樓準備寫功課的時間通常已經是下午2點半,一上寫得是注音符號加上均的字體工整、錯誤率很低,而數學是均擅長的科目,所以要在下午4點前完成功課還算容易。
小一下開始學寫國字,均的導師特別要求字體的筆劃必須寫得到位,落筆位置和每一筆畫的長短胖瘦和間距都得準確,這時均才開始感受到時間不夠用的壓力,前一次功課的訂正大約需花1小時,媽媽常需要和均一起揣測老師圈得每一個字的原因是什麼,是左邊不夠窄,還是筆畫不夠長,還是撇得位置不夠準確,還是點得太長,常常想破頭還是霧煞煞,最後只好讓老師隔天再退回來第二次再來訂正,往往訂正花1個小時都算很正常,有時候媽媽都會想還好是均才有耐心一筆一劃慢慢去揣摩去訂正到位。
訂正也通常不會只有一本,等2-3本作業一口氣都訂正完後1或1.5小時也過了,通常大約還需要再花1-1.5小時來寫當天的作業,若是以一上那個時期下午悠哉吃午餐的時間安排方式,下午2點半開始寫作業,需要3小時才能完成訂正和當天作業,有時候都必須要到晚餐時間才能很趕得完成。若是當天寫得很挫折帶點情緒邊掉眼淚邊寫,偶爾還要跟媽媽討抱抱跟安慰,原則上6點吃完晚餐後還需要再花1個小時才能完成所有的功課。
這樣無奈的日子大約維持了1-2個月的時間,直到下學期期中考後,均慢慢掌握寫字的訣竅,需要訂正的作業明顯少很多,狀況才漸趨好轉,也才能開始擠出閱讀的時間,但是也在期中考後均必須額外增加複習的時間,因為透過多寫記住字的結構對均是有困難的,因此某天媽媽和均很慎重得討論必須重新來作時間上的安排,每一件事情都必須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至於怎樣才算是合理的時間則是透過討論,為均量身訂做的合理時間。
經過討論和調整後,我們將時間切割成:
12:30-13:10 午餐(40分鐘)
13:10-13:30 吃水果和清洗餐具(20分鐘)
13:30-14:10 寫功課(40分鐘)
14:10-14:40 休息(玩樂高、聽APP故事)(30分鐘)
14:40-15:20寫功課(40分鐘)
15:20-16:00複習或休息(玩樂高、聽APP故事)(40分鐘)
16:00-17:00 閱讀課外書
以上是最完美的狀態,但是意外總是常發生,均還滿常在這段期間上廁所,因為均從小有便秘的問題,所以蹲廁所的時間也長,若中途需要上廁所則所有時間都需要延後20分鐘 ,偶爾均會需要來媽媽身上討抱抱和撒嬌也要再延後10-15分鐘,偶爾均的話夾子打開了要再多延長10-15分鐘讓他分享學校的事。
所以為了讓均有時間感,媽媽發現用碼表倒數計時可以讓均更有效率得將功課完成得又快又好,在沒使用碼表以前約定40分鐘完成作業,但是均通常會拖到60分鐘才真正完成,因為他偶爾要跟媽媽聊兩句、偶爾要發呆想點事情,但是開始使用碼表計時後均反而可以提早10分鐘完成作業,因為碼錶的時間就在他面前快速地減少,為了讓均也感受到提早完成作業可以享受到額外地愉快自由時間的經驗,只要均提早10分鐘完成作業就多增加10分鐘的休息時間。
因此均的時間管理課題在於時間感的建立,第一要先讓均感知到每件事都有它花費的合理時間長度;第二主動地掌握時間和被動的被時間驅趕內心感受的差異,這一點均最深刻的感受通常是在早晨,早上6點起床、6點半吃早餐、7點20分出門上學,這是媽媽、祐和均共同討論出的共識,在70%的日子均都能夠輕鬆做到配合這個時間表開心出門上學,但是在30%的日子均是不斷地被祐催促+碎念,才能很趕很緊張很有壓力地匆促出門,媽媽相信適度的緊張和壓力可以讓均正視自己的問題並思考對自己最有利的解方,目前均還在學習和調整中,媽媽可以給的就是等待和陪伴,以及相信他可以透過自己的覺察而慢慢地去修正最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模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