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摘自-遠流《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

成長到哪裡,是非的標準就會跟著遷移。昨天是對的事,今天就可能是錯的,因為思考的方向不同了。可是,用對錯去論情緒,那是沒尊重到自己的本性,我們只要確定,我們在情緒上的表達,不會蓄意傷人,至於他人要如何評判我們的情緒,我們尊重對方,就好像我們希望對方尊重我們一樣。

溝通的重點,不在輸贏,而在彼此了解。彼此了解的重點,需要心情與事情,兩者兼顧。然後,進一步才是解決問題。不過,我們要清楚,問題不一定能解決,但至少大家有一定的共識,別讓問題持續惡化,侵蝕關係。

有時候,聰明的孩子,叛逆期會來得比較早。他會用不同的觀點,來反思大人習慣的理所當然,並實驗與執行不同的可能性。像這樣的孩子,會提出與大人不同的想法,甚至討論、辯論,表面上看起來,就會很不像傳統的「聽話」。然而,這樣的孩子,比較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說不定對於自己認同的價值觀,更願意去貫徹執行。

大腦原本的老化,加上日常壓力給的傷害,是緩慢而漸進的過程。我們單純從心理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常抱著負面的小事過活,不但正面的事入不了眼,進不了心,他還會每天注意許多負面的警訊是否出現,所以,很多其他的訊息自然而然被忽略了。

一個人剛開始在改變的時候,除了要突破自己就有的習慣,也要抵抗環境往後拉的力量。只有很少數的人,會時時帶著正向的眼光,覺察他人的努力,並給予鼓勵。

為了讓自己更好,我們需要自省與修正。可是,我們每個人,只能承擔操之在己的部分,很多事跟他人有關,很多事就是隨機或運氣,我們沒辦法把所有的錯都承擔下來。

所以,原諒自己是很重要的一門功課,那些種種不知道哪裡來的怪罪,在心底糾纏苦苦不放過自己的聲音,如果不放開來,生活很難過。一個人過得很痛苦,通常是旁邊的人會一起受罪,而不是因此找到了幸福。

金樹人教授:「在黑暗中,我們不帶走黑暗;在情緒中,我們不帶走情緒。只要我們『看到』情緒,情緒就有可能產生質變。當情緒是情緒,我是我的時候,就能拉開觀看的角度。」

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734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