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剛剛讀到 盧蘇偉《別和孩子比蠻力》書中的一段文字:

「孩子的行為來自父母的對待關係。其實父母並沒有什麼錯,只是做過頭而已!」

「最好的父母不是給孩子最大的保護和最好的照顧,須知做得愈少,照顧和保護得愈少,這樣孩子才有更多的機會去學習、熟練生活的技能。」

「遇到任何事情發生,父母請別急著出手,先讓孩子自己學習面對、獨立去思考,例如事情發生的緣由、該怎麼做選擇才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等等。生活自理能力絕對比成績更重要哦!」

這段文字來的很巧,這兩天還真的有事情發生,這事對父母當然是很小的事,但對於國七第一次校外教學的哥哥卻是足以讓他坐立難安的大事,上週五晚上哥哥拿給媽媽一張校外教學的家長聯絡單,背面是建議學生的攜帶物品清單,哥哥看著清單開始收拾背包。

突然,大喊「真是太扯了,我從來不會忘記帶東西回家的人,竟然沒帶到校外教學活動手冊。」

媽媽:「喔喔!那個很重要嗎?」

哥哥:「算是滿重要的,有當天的活動說明,還有一些要回答的問題,重點是清單上有寫要帶。」

媽媽:「所以,那怎麼辦呢?」

哥哥:「我在想也許我7點前先自己回到教室拿手冊,再回到搭車的集合地點(校外,距離學校步行7-8分鐘)和老師同學會合,可是問題是要先拿到教室的鑰匙。」

媽媽:「恩恩,跟誰拿教室的鑰匙呢?」

哥哥:「媽媽,你覺得我需要讓班導知道我要先回教室拿東西這件事嗎?」

媽媽:「需要。」

哥哥:「那可以借我用你的手機嗎?我想用line跟老師說。」

哥哥透過line告知班導後,坐在沙發上靜默幾分鐘後,開始自言自語的說著。

「我想到的方法有三個,第一個-跟保管教室鑰匙的同學聯絡,問他可以7點提早到集合地點把教室鑰匙借給我嗎?(集合時間730-750)但是這個方法有個問題,就是我需要先用臉書私訊問其他同學有沒有保管鑰匙同學的聯絡方法。」

「第二個方法是,我直接請跟我要好的同學禮拜六或日先去幫我跟保管鑰匙的同學拿到鑰匙,然後請他週一早上7點在集合的地點等我,這樣我還可以請他幫我顧背包,我趕快跑回學校教室拿手冊,不過這也是有個問題,站校門口的生教組長有三個,每一個的特質都不一樣,有一個人很好我確定他會讓我進學校,有一個要看他的心情,有一個是最麻煩的會刁難學生,沒辦法控制的是我不知道當天會遇到哪一個生教組長。」

「第三個方法,是我覺得最不可能的,就是請班導幫我打電話到學務處,告訴學務處我會在週一早上7點回教室拿東西,請學務處借我教室的鑰匙。」

媽媽安靜坐在L型沙發的另一側,聽完哥哥一氣呵成地解說完三個方案後,驚訝到說不出話來。

哥哥:「媽媽,你覺得呢?」

媽媽:「哇!三個都很好啊!你怎麼那麼厲害可以把三個方案都先在腦袋裡預想過一遍,是最近福爾摩斯看太多,福爾摩斯上身了嗎?」

哥哥:「這還好吧!我平常也都會這樣啊!以前我就知道你不會幫我送東西,所以我只能靠自己,每次我都會多檢查幾次書包,沒想到這次那麼重要的校外教學,竟然會忘記帶到活動手冊。只是這次有點複雜,需要靠說出來幫助我思考。我還在想要不要把三個方案用心智圖畫下來。」

媽媽:「好啊!畫好借我看看。」

30分鐘後,哥哥的心智圖上,標示出三個方案的關鍵人物、待辦事項(聯絡事項)、每一個路徑難易度的文字說明和標示出成功機率。

媽媽再次驚嘆,是逆境逼出孩子的無窮潛力!還是「只能靠自己」的意志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