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學習紀錄 (1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對於親子天下Maker Party的印象還停留在兩個孩子小一和小三階段,進到圓山花博館的大場地每個攤位的手做和解說都讓我們眼睛發亮躍躍欲試,然而當年的小童現在已經是小六和國八的青少年,2022年親子天下在科教館舉辦的Maker Party活動資訊吸引了媽媽,兩個孩子也帶著童年對於Maker Party的好印象一起參與,殊不知每個攤位前擠滿小孩的畫面讓兩個大男孩遠遠的看著卻不願往前跨上一步,當媽媽問有想去看看嗎?兩個孩子很有默契的異口同聲說人太多了,我們繼續走吧!

七、八樓展場完整繞完一圈後,有一兩個攤位吸引了弟弟靠過去體驗了攤位提供的遊戲,哥哥站在一旁不動聲色地看著,最後來到八樓空橋前的空地,弟弟被電腦吸引,自己安靜的看著電腦螢幕上播放的空橋影片介紹,哥哥則是先被空橋的模型吸引,直說看起來好酷,也跟著弟弟一起專注地看著影片。

影片主題:

秘密1:為什麼要蓋這樣的空橋? Why building a bridge like this?

秘密2:驚險刺激的科教館空橋 Exciting NTSEC bridge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碎在背包中的六階魔方,不知道是被水壺還是兩件外套壓碎的,還是背包因為意外落地而撞碎成片的,總之,六階魔方碎得很徹底,但是何以致此的原因已不可考。

下午兩點從科教館Maker Party離開回到家後,從背包倒出滿是碎片的六階魔方,先依照顏色和樣式分類是直覺的第一步驟,然後呢?媽媽閃躲回二樓,哥哥繼續陪弟弟在一樓餐桌摸索著如何拼湊出個所以然,東拼西湊了半小時依然摸不著頭緒。

只好上網搜尋解方,看文字說明加上實作影片,兩兄弟終於拼湊出最關鍵的核心部分,但是時間還是無情地過了一個小時,此時,哥哥累了也躲到四樓房間看小說休息,萬能爸爸於是出現在一樓餐桌,陪著弟弟繼續研究如何拼湊剩下的碎片,一個小時後終於有了小小的進展完成了1/8個魔方,此時,爸爸也累了躲到二樓聽直播。

下午四點到五點是最磨人的一個小時,弟弟獨自一人仍然堅持續續留在一樓和魔方碎片奮戰著,但是不時傳來的慘叫和破碎的清脆聲,讓弟弟歷盡折磨了40-50次,每每稍有進展一個使力就再次碎成片又被打回原形的挫敗一次又一次,眼看著完成度一度來到1/2時,再次碎成片的打擊更令人瀕臨崩潰,此時時間來到下午五點,弟弟和魔方碎片已經奮戰三小時,進度再次從1/2打回1/8時,弟弟又跳又叫,媽媽默默的準備了兩個容器,一個裝未完成品魔方,另一個裝魔方碎片,輕聲地說累了就去休息之後想修再拿出來就好,不一定要今天修理好喔!媽媽再次靜靜的飄回二樓。

弟弟崩潰大叫跑跳完,又坐回餐桌旁,重新開始,歸零重新開始的循環這個周六下午練習的很徹底,哥哥再次出現在一樓餐桌,哥哥暖心的陪伴似乎起了一絲絲的希望,哥哥陪聊天陪唱歌也陪當小助手,兩兄弟有說有笑合作無間的完成了7/8,就在接近收尾的此時,發現關鍵零件少了一片,於是,出動了手電筒、哥哥、爸爸、弟弟開始在一樓地板展開地毯式搜尋了半小時。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鍵對話」是指雙方觀點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容易挑動彼此情緒的話題。

在我們家中最常見的是「夫妻間的教養差異」、「親子間的家事分工」、「親子間的3C使用規範」、「手足間的衝突調節」,這四類話題既嚴肅又正式,常需耗時約2-3小時的有效對談。

有效對談是指必須達到談話的目的與一定程度的共識或共好的方向,往往在初期練功階段,前面兩小時都處在撞牆期和翻舊帳的模式中打轉,總是在最後1小時精力即將消耗殆盡時,才能逐漸將對話的方向導向共好的目的和改善的行動上。

「初期練功階段」如果要細算可能還包括對話模式的建立期,家庭成員間有意識地針對共同面對的問題,一起坐下來面對面地闡述各自的觀點和想法的家庭互動形式,一開始哥哥很排斥像家庭會議形式的對話模式,因為心中存在著這是「聽父母說教」的印象,加上每次都需消耗掉冗長的時間,但卻不見得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自身的問題。

因此,為了要消除父母在孩子心中說教的既定形象,我們需要在每次的對話中,父母有意識地將自身的角色從「說教者」轉換為「傾聽者」,這是親子信任關係建構的關鍵期,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真心想要了解孩子的感受。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就在上週哥哥的閱讀出現了微變化。

這兩週哥哥的閱讀清單:

《沒有大學文憑的日子,我說故事》

《有種,請坐第一排》

《只是開玩笑,竟然變被告?:中小學生最需要的24堂法律自保課》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各自問了兩個孩子同一個問題:對幾米公園有興趣嗎?要不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走走呢?

弟弟:需要幫爸爸多創造一些和媽媽單獨約會的機會嗎?

哥哥:爸爸和媽媽去約會就好了,我們暑假已經花很多錢了。

聽到兩個孩子的回答媽媽心理覺得既好笑又窩心。

對於暑假花了不少錢上餐廳吃飯這件事,我們母子三人認真的躺在沙發上討論過,疫情前一個月上餐廳吃飯1-2次是常態,疫情期間將近2-3年上餐廳的次數減少為一年2-3次,時不時爸爸會分享餐廳因為疫情撐不下去而歇業的新聞,當時我們都會唸著希望自己喜歡的某某餐廳可以撐久一點,也偶爾用外帶的方式支持餐廳。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假最大的考驗是小摩擦累積成心理的疙瘩,最後就是一觸即發的衝突事件層出不窮,兩週是最大的極限,第三週開始進入越看越討厭階段,各種言語和肢體動作的大小挑釁接踵而來。

沒錯,正是手足衝突。

一個月前,在媽媽實在看不下去,絞盡腦汁後,擠出了一個新遊戲「創造喜歡 VS 製造衝突」,遊戲的方法是:做對方開心的事且經過對方同意後可以為自己得到1點創造喜歡,累積5點創造喜歡,媽媽請喝一杯珍珠奶茶;但故意挑釁製造口語或是肢體衝突惹怒對方,經對方證實後,會為自己增加1點製造衝突,累積5點製造衝突,召開一次家庭會議共同討論改善方案。

沒消沒息的過了平靜的一個月,衝突事件逐日緩減,但也沒有任何一方提出希望為對方加點(創造喜歡點數)

週六執行「集點換大掃除」,碗盤沒洗乾淨或浴室地板沒擦乾登記1點,近期兩兄弟快速累積點數逼近10點,因此決定來個集點換大掃除藉此快速消化點數,弟弟和爸爸一組負責車庫的隔間櫃,媽媽和哥哥一組負責飯廳的隔間櫃,從車庫清出兩個舊風箏,弟弟說想拿來改造就直接接收了,週六晚上弟弟開始動工拆解風箏支架創作弓箭,哥哥看著看著也感興趣了。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歷挫敗經驗,為自己的信任帳戶存入「我可以」的經驗值。

一年的時間在心態上卻有大大的改變,從「我就是爛」到「只要我想做,我就做得到」,這是兩個孩子近日的回饋。

兩個幸運的孩子,各自擁有學習上的優勢和劣勢,優勢是禮物,劣勢卻是寶物,禮物帶給孩子自信,寶物帶給孩子挑戰,挖掘寶物的過程充滿自我否定和失望,看到自己脆弱和逃避的面向,但挑戰不會因逃避而消失,相反地,挑戰因逃避而變得更巨大。

這一年陪著兩個孩子一起經歷挑戰的挫敗經驗,一年過去了,在學期結束的此刻,兩個孩子似乎都看到了寶物透出的微光。

「數學」是哥哥的大魔王,七上奮戰了一學期,期間有努力過、有掙扎過、也放棄過,分數常是很殘忍的打擊著孩子的付出,不甘心和扼腕數學成績總是在扯後腿的情緒一直存在,直到期末首次衝破及格線,這是一次大大的肯定。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期對於養「大孩子」讓媽媽有種『出運』和『升級』的感覺,昨天上午和老公一起坐在運動中心壁球室外等待兩個孩子的壁球初體驗時很有感,從在大太陽下等孩子在公園玩到夠的日子升級到只需要在有空調的運動中心陪著孩子練球,欣賞著兩個大男孩各自摸索著如何在接觸新運動時從陌生到掌握到一些經驗和技巧,孩子說從不會到會的過程是最好玩的部分,兩兄弟一起練和各自練也有著不同的樂趣,一起練的互動讓過程充滿驚奇和趣味感,各自練可以慢慢體會自己如何掌握速度和技巧的節奏,交叉運用的組合最合拍也最盡興。

和大孩子的聊天和抬槓都很過癮,一個下午2-3小時咻一下就過,不論是特定話題的討論或是漫無目的的閒聊,沒有說服只有接納和尊重,接納身為父母的觀點也接納青春期孩子的思想,尊重每個人的獨特性,此時,無關是非對錯,只有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各自的解讀不同,而這個家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不同的觀點同時存在,只需暢所欲言。

最近讀了一本有趣的書《過你的第二人生》天下雜誌出版,談生命中的意義,週日午餐後一家人各自在沙發區的一角看著各自的書,偶爾讀到有感的文字,我會徵詢兩個孩子是否願意聽我唸一段文字,於是,我唸了以下這段文字:

「絕對、絕對、絕對不要跟別人比,」農夫提出反制答案。「成長的可怕敵人便是相信自己不重要,自己的成長無關緊要。別人有更棒的物質成功,晉升到更高地位,並不表示他們比你更重要。每個人都走在自己的路上,有不同的時程表,有自己的生命意義與存在理由。當你專注於自己的成長,達到最後一個階段時,你將會了解你對這世界有多麼重要。

國一的哥哥對於這些文字的理解和背後傳遞的意義一點就通,所以當哥哥坐在我身旁,讀到好的文字我們會一起分享和討論,小五的弟弟則有聽沒有懂,但多聽無妨,這段文字是個引子,上週哥哥提到排名和分數就是一種比較,不可能不用和別人比,因此我想藉由這段文字讓哥哥知道成長的意義是和自己比較,當自己的目標明確,自己和自己比較的分數和排名才具有學習和成長的意義,每個人可以有自己成長的步調和時程表,把焦點放回自己身上,朝著自己設定的目標和方向前進,期許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已經很了不起了。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前我會跟兩個孩子說要感謝願意為你們進廚房煮三餐的人,今天開始每個週末兩個孩子正式收編成為進廚房的一員。

週末的早餐時間是7點半,7點開始進廚房準備一家四口的早餐,早餐有固定的搭配不需要同時四個人一起上工,兩兄弟分工上場,週六弟弟負責、週日哥哥負責,這週先從玉子燒開始學起,預計先連續幾個週末熟練玉子燒的實作後再換其他的蛋料理,由爸爸負責指導每個步驟和細節,手把手的示範教學,早餐後爸爸請孩子憑自己實作的記憶寫下食譜,供以後忘記時備用查看。

早餐的固定組合:飲品(鮮奶、豆漿、優酪乳、杏仁茶、熱可可)+蛋料理(荷包蛋、玉子燒、煎蛋、炒蛋、水煮蛋、蒸蛋)+主食(饅頭、吐司、包子、麵包、蛋糕)+水果(當季水果)

早餐從想破頭到只需要排列組合真的方便很多,主食的選擇也很多,各種口味的饅頭、包子、吐司、麵包、蛋糕就可以變化出每天不同的早餐,冰箱隨時備有食材,兩個孩子會使用電鍋蒸包子、饅頭,也會用烤箱烤吐司、麵包,削、切水果和倒飲品也都可以獨立作業,主要是瓦斯爐的使用還需要爸爸隨時在旁陪著操作。

午餐和晚餐從食材處理到烹飪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和繁雜的步驟,所以一家四口一起進廚房,廚房和餐廳是合在一起的開放空間,有足夠四個人工作的空間來處理、清洗食材和烹煮菜餚,老公週間是廚房的副手,週末是主廚,兩個孩子這週末開始進廚房當午、晚餐的固定幫手,媽媽負責規劃菜單和分配兩個孩子的備料工作。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就是金錢」這個深植在腦中的概念究竟從何時開始已經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不會再如此地耳提面命自己或是孩子。

最近我用極為緩慢的速度讀完了 李惠貞著作的 《成為自由人》,裡面很多的想法不陌生,甚至已經是我認同也內化的價值,讀得慢不是因為文字艱澀難懂,而是我想隨著作者的文字重新細細的回味自己這40年的生命,有些想法因時間的流轉而改變了,有些堅持也瓦解了,不變的被留下的現在的自己,是那個自己期待長成的樣子嗎?是自己喜歡的樣子嗎?

從書中讀到「時間不是金錢,時間是生命」,這是時間歲月的洗鍊才有的深刻體認吧!我未曾想過時間可以不被功利的算計著,因此,我也想著意思是時間都沒有白費的嗎?所有的經歷、所有的故事都有它在當時時空背景下存在的意義吧!是從前的種種使我成為現在的我。

早上重新再聽一次 親子天下Podcast「人生通識課EP.2|真的有所謂「成功者命盤」嗎?如何用「CAKE」展開自我認識的旅程?」

成功者不是少數,而是每個活出自己的人都是自己人生的成功者,我想這樣定義。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晨520分準備下樓煮早餐時,默默地從弟弟的衣櫃拿了一套薄長袖上衣和長褲,經過二樓時將衣服靜靜地安放在弟弟每天早起後坐的沙發位置上,如常地來到一樓廚房忙著。

6點弟弟邊走下樓邊說著:「媽媽,沙發上的衣服是你希望我換的嗎?」

媽媽:「是的。」

弟弟:「我已經換好了喔!」

媽媽:「謝謝你願意換上長袖。我和爸爸都希望你最近多注意保暖不要生病了」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剛剛讀到 盧蘇偉《別和孩子比蠻力》書中的一段文字:

「孩子的行為來自父母的對待關係。其實父母並沒有什麼錯,只是做過頭而已!」

「最好的父母不是給孩子最大的保護和最好的照顧,須知做得愈少,照顧和保護得愈少,這樣孩子才有更多的機會去學習、熟練生活的技能。」

「遇到任何事情發生,父母請別急著出手,先讓孩子自己學習面對、獨立去思考,例如事情發生的緣由、該怎麼做選擇才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等等。生活自理能力絕對比成績更重要哦!」

這段文字來的很巧,這兩天還真的有事情發生,這事對父母當然是很小的事,但對於國七第一次校外教學的哥哥卻是足以讓他坐立難安的大事,上週五晚上哥哥拿給媽媽一張校外教學的家長聯絡單,背面是建議學生的攜帶物品清單,哥哥看著清單開始收拾背包。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種不同的「嗯嗯」】

週五早晨,630分早餐後,弟弟收拾好餐桌,按下計時器開始每天上學前的15分鐘複習時間,媽媽坐在旁邊看著自己的書。

弟弟:「媽媽,我可以用15分鐘寫今天的回家功課嗎?」(導師週一已發下一整週的功課)

媽媽:「嗯嗯」

15分鐘後,計時器響起。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兩天和弟弟的對話很「魔方」,從昨天早上、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所有的話題都圍繞著魔方。

昨天早上和弟弟的對話~

弟弟:「媽媽,我這幾天幾乎每節下課都在解魔方」

媽媽:「為什麼勒?」

弟弟:「最近班上的同學很喜歡幫我把魔方弄亂然後給我解」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週六晚上,一張列滿當日家事清單的A4紙,從早上7點一個家開始運作,到晚上8點半關燈就寢,總共有31個項目。

爸爸、媽媽和兩個孩子各自在自己的名字下方填上項目的編號,每一個編號代表著自己為家庭一天的貢獻,部分項目是共同分工完成可重複被填寫,兩個孩子各自填了6個編號,爸爸18個、媽媽14個。

一份清單「一天的家事清單」,是一場家庭對話和討論的前奏,數字的意義代表著對於家的付出和貢獻度,透過逐項的條列,更清楚一個家的運作有許多細瑣的家事,也顯示出每個家庭成員在時間和勞動的付出程度,一個溫暖和舒適的家可以讓生活在此的人感到幸福和快樂,這是家被期待該有的樣子。

而身為家長的我們總是默默地、辛勤地、盡心盡力地為家的美好付出自己,在清單上得到較大的數字,扛起家中大部分的工作,這是責任也是義務,但是不該是理所當然,沒有誰的付出該被視為理所當然。

開啟這場對話有個目的,想和兩個孩子討論一個概念「盡己所能為家庭付出貢獻」,即使身為孩子的自己現階段能力有所限制,但是否可以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下為家和家人多做一點什麼呢?未來的大人會是幾年後即將發生的事實,是否在成為大人前已經訓練好自己成為大人該具備的能力和態度了呢?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媽媽的教養功課:回應「接受」,不回應「說服」

對話一:

寒假某天,媽媽隨口問哥哥:「七下需要買自修嗎?」

哥哥:「不需要,這學期試試看只看課本就可以了。」

媽媽:「好,我知道了。之後如果有想買再跟我說。」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是有那麼幾天,心中的無名火不自覺的竄起,看不順眼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重點在於「不順眼」,是青春期的賀爾蒙作祟吧!有意無意地管不住自己脫口而出的批評,這樣的時刻隨著兩個男孩同時進入青春期階段時不時地在家中的各個角落上演著。

「角色的定位」和「人我的界線」反覆再反覆地出現在每次的對談中,很抽象的認知概念卻是現階段很重要的議題,手足間有著很微妙的競爭關係,但同時又有著緊密的夥伴關係,心中的不平衡感和認知的差異常是衝突的導火線。

媽媽的原則很簡單,我的孩子我自己管自己教,如果媽媽都採取「看著辦」,就代表媽媽心中有計畫,此時,請收起自以為是的批評,即使現階段還無法做到能夠換位思考的智慧,也請先收回非理性的情緒化用詞,媽媽有媽媽期待的親子關係,同時也有期待中的手足關係。

經過幾次難分難解的手足衝突後,媽媽決定慎重地看待兩個青春期男孩的手足議題,幾次各自的深談後,最後,歸納出幾點建議和提醒:

1.青春期會因為賀爾蒙的變化,容易無法管控好自己的情緒,這是正常的現象,所以請對青春期的哥哥(弟弟)多一些包容。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下午,兩個孩子,各自騎著單車出門,弟弟1250分從家裡騎單車到河濱公園完成8公里的單車運動,140分安全回到家,一進家門弟弟喘著氣卻迫不及待地跟媽媽分享沿途的體驗,弟弟說:「現在太陽滿大的,還好有戴著墨鏡,不然會很刺眼,路上的人和車都不多還算滿好騎的,對了,新月橋附近有兩棵樹,樹上開了很多的花,我有把口罩拿下來聞花香,真的很香喔!你和爸爸下次經過可以去聞聞看,自己一個人騎腳踏車真的好好玩,可以照著自己的速度騎,想休息就停下來,還可以聞一聞路邊的花香。」

哥哥120分從家裡出發騎單車到總圖借還書,來回大約4公里,距離短但挑戰高,部分路段有人行道和自行車道,部分路段是沿著大馬路騎,需要隨時注意紅綠燈、左右來車和行人,哥哥於220分回到家,總共花了1小時,一進家門哥哥超興奮,一直說真是太好玩了,自己騎著車的感覺好好玩,就連迷路而繞了遠路也覺得好玩,第一次的,自己一個人的,初體驗,都為兩個孩子留下了好好玩的經驗。

這其實是今年初刻意想訓練兩個孩子獨立的新任務:
自己一個人+騎單車+總圖借還書(來回4公里)或河濱公園運動(來回8公里)

為了這一天的到來,我們進行了幾次的模擬前置訓練,第一次是母子三人+騎單車+總圖借還書;第二次是兩個孩子一起+騎單車+總圖借還書;第三次是全家四人+騎單車+河濱公園運動(來回16公里);第四次是兩個孩子一起+騎單車+河濱公園運動(來回8公里)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遺失一週的眼鏡,東奔西跑忙著找眼鏡的哥哥,無法使用電腦的一週,哥哥冷靜地處理著遺失眼鏡事件,爸爸、媽媽和弟弟看著、等著、陪著、期待著失而復得的好消息,等了一週,最後決定重新配一副新眼鏡。

哥哥在小五配了第一副眼鏡,第一副眼鏡媽媽買單(應該是2000元有找),小六因為哥哥自己壓碎一邊的鏡片,花了800元哥哥用零用錢支付,國一下(上週)疑似在學校遺失眼鏡,重新配新眼鏡花了1690元,依然由哥哥的零用錢支付。

只有上課看黑板和使用電腦時戴,看書和寫功課不需要戴,怎麼遺失的在哪遺失的哥哥自己也有點摸不著頭緒,總之,我們一起平心靜氣就事論事的將事件完美落幕,沒有責怪沒有生氣,該支持的時候給支持,該陪伴的時候給陪伴,該擔起責任的哥哥也無怨言。

昨晚拿到新眼鏡的哥哥,眉開眼笑的說終於可以用電腦了,同時,謝謝爸爸和媽媽陪他週六去配新眼鏡,謝謝爸爸昨天傍晚下班後幫他領回新眼鏡,坐在一旁的弟弟稍有微詞的說我也有陪著去,怎麼沒有說謝謝弟弟,媽媽對著哥哥說你最應該感謝的是你自己,你應該感謝你自己把零用錢都存下來,當你需要大筆錢買自己需要的東西時你才有能力買得起,在心裡好好的謝謝你自己。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了一個寒假,終於在開學後第二天看到哥哥七上第三次期末考的成績單,在家長回饋孩子的鼓勵欄位我想了好久,遲遲無法下筆,但一下筆卻又停不下來,不知不覺寫了好大一篇。

考前的複習計畫是由孩子自行負責,但是考後我們會共同針對成績進行口頭上的檢討,針對表現好的科目給予肯定,針對不如預期的科目也提出反省和改進方案,第三次段考哥哥的校排進步80幾名,但第二次段考校排退步60幾名,上學期在課業學習上整體而言是呈現大幅度的起伏,這點是我們這次主要的檢討重點。

哥哥說「第一次段考因為太緊張很認真準備所以得到不錯的成績,第二次因為鬆懈成績大幅退步,第三次有所警覺成績又大幅上升」,大起大落的成績,媽媽有種很熟悉感覺,印象中哥哥在小學三四年級時因為情緒的起伏不定,成績也跟著起伏不定,小學五六年級才漸趨穩定,當然在性情上也穩定許多。

國中第一學期成績大幅度的起伏,媽媽猜想也許跟適應新環境而感到緊張和焦慮的情緒大有關係,這部分真的急不得,只能給予更多時間熟悉新的人事物、耐心的陪伴和等待孩子自己慢慢摸索和調整到漸趨穩定的狀態。

哥哥特別提到班導提醒班上同學盡量不要讓成績大起大落,並私下鼓勵哥哥挑戰校排前100名,檢視第一學期的三次段考,哥哥的弱點主要在數學,其他科目國、英、社、生、健幾乎都可以維持在80-90幾分,而在第三次段考,數學分數因為增加了20多分也跨越了及格線,這應該也是校排大躍進的主因,哥哥說「數學再增加10分校排前進百名是有機會的」,其實我是相信的。

yg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